|
书名:大宋帝国三百年:文功武治宋太宗
作者:金纲
分类:完本;历史
内容简介:
公元976年,太宗赵光义即位。践祚第二日,颁布“五条意见”(即位大赦诏),不见新格局、新气象,不见豪言壮语,但让中原士庶明白了一件要紧的大事——天子换了,天下没变。“太平兴国”的改元,也预示了一代圣贤致力于天下太平的政治理想,可天下并不太平。
太宗初年,北汉还在割据,吴越也没有成为大宋本部,南方的清源军,也还不属于大宋本部;远在北境的契丹,前景如何,更是吉凶未卜;就是大宋辖境内的广袤土地,也时时出现自然灾害、政治叛逆。尽管如此,为了恢复汉唐疆界的伟大梦想,赵光义正在一步步努力。
太宗初年开始,赵光义支出国帑,治理自然灾害,“自焚”祈雨,为民解忧患,惩贪治恶,致力于天下大治;“分权”藩镇势力,兵不血刃,解决漳泉、吴越问题;伐北汉,收复割据政权,追寻“大一统”格局;亲征“燕云十六州”,近千里防线上,与契丹做拉锯战……
太宗初年开始,有收复藩镇的喜乐之景,也有血流成河的遍地厮杀之战;有初征契丹的意气风发,也有败退返家的黯然神伤;有大人物的小算盘,也有小人物的大气魄。与契丹攻伐,互不可胜之后,大宋进入了和平发展的年月。
太宗赵炅,毕生致力“偃武修文”,推演天下文明:编修大书、奖掖人才,创下万世不朽之文化基业;修订《刑统》,施行“大赦”,收敛天下刀兵之刑。但皇弟赵廷美之死,却让恪守“兄友弟恭”伦理大义的士大夫侧目,更成为太宗一生椎心之痛。
上册
宋太宗赵炅,不喜欢饮酒,不像他二哥太祖赵匡胤。但他偶尔饮酒,也往往尽兴。史上记录他三场酒事,颇见真性情。
雍熙元年(984)正月,元宵节。首都汴梁,人们在大街小巷,各色灯火之下游逛。丝绢或彩纸扎制的灯笼,争奇斗艳。叫卖声此起彼伏,很热闹。太宗登上宫城南门丹凤楼赏灯,站在这里几乎可以看到半个东京城。几年没有打仗了,看着这般和平景象,太宗来了情致,对随从的宰辅们说:“国家承续五代十国多年战乱之后,现在终于海宇平安,京师繁盛。真值得欣慰。朕平时很少饮酒,今晚与爱卿们同乐,应一醉方休。”
说罢,一杯一杯又一杯,每一杯饮完,便“虚爵以示群臣”。“虚爵”就是“空杯”;“以示群臣”就是将空杯展示给群臣看。
这个动作与今天北方人的豪饮没有两样。熟悉北方饮酒习俗的都知道,某人饮干之后,往往将空杯倒过来给人看,并不忘加上一句:“我干啦!”天津人饮酒干杯,往往还要说:“我先干了,先干为敬(净)。”感到这个时刻的太宗赵炅,有一种河南人特有的豁达和亲近。我仿佛听到他操着洛阳口音对宰辅们说:“俺这个酒干 ,恁那个酒咋不见动 ?”
“朕亦大醉,漫不复省”
太宗朝有一个猛将,名孔守正,战功不俗,所以太宗很喜欢他。
有一次,孔守正在北苑陪同太宗吃酒。此时他已经做到了殿前都虞候,这是负责警备监察的武职。同座也很多武将,渐渐就喝高了,于是开始在御座前各自争功,互不服气,一时间脸红脖子粗。史称“忿争失仪”,愤怒地争吵失去了端敬的礼仪。那时“礼仪”乃是天下大事,朝廷官员,皇上又在跟前,岂可如此无礼!有侍臣看不下去了,于是主张将这几位争论者请到有关部门去推问,治罪。酒局中,我想象太宗该挥挥手,带着醉态,没有答应。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