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光留影论坛-CNSGLY.NET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搜索
热搜: CCTV 精校
查看: 302|回复: 0

《施琅大将军》作者:安然.txt

[复制链接]

305

主题

51

回帖

1113

积分

注册会员

Rank: 2

积分
1113
发表于 2024-3-19 08:26:09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游客,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
书名:施琅大将军
作者:安然
分类:完本;历史   

内容简介:
    本书以清朝康熙皇帝收复台湾的史实为背景,讲述了著名爱国将领施琅将军成功完成国家统一的历史过程,再现了施琅将军为平定台湾,实现国家统一,贡献毕生精力的英雄壮举。
    全剧紧紧围绕是否收复台湾,是否允许分裂势力“自立乾坤”,是否起用施琅为平台主帅,平台战略如何付诸实现等一系列重大事件,展开了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。


第一部分  
  当施琅忠于清廷收复台湾的时候,满清的“异族”色彩已经被儒教文化所代替,因而被视为中国文化的正朔。按陈寅恪先生的观点,中国的民族问题是教化问题,所谓“教化”是指文教化育,这是汉族和其他民族的关系。陈寅恪先生用文化民族思想诠释民族问题,他提出,在北朝史中,凡关于胡汉之问题,实一胡化、汉化之问题,而非胡、汉种之问题。
---------------
徐迅:序(1)
---------------
  评价明清之际的历史人物,常常会面临尴尬的局面。甲申年(1644)李自成破北京,崇祯自缢,明亡。清军入关问鼎中原,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称帝,其后有隆武政权,鲁监国、永历朝廷,史称“南明”,一直延续到南明永历政权覆灭之时的1662年。历史的吊诡在于,历代史书都把明朝的覆亡定于1644年,而非1662年。相对照的是,南宋在临安沦陷之后,宋蒙(元)战争从公元1235年全面爆发,至1279年崖山之战宋室覆亡,延续四十多年。公元1279年2月,南宋残军与元军在新会崖门海域(今属江门市)展开了一场历时20多天的大海战,双方投入兵力50余万,动用战船2千余艘,最终宋军全军覆没,战船沉没,海上浮尸10万,大臣陆秀夫背负年仅9岁的少帝投海而死,许多忠臣追随其后,据说达十万人之多。为什么史学界将南宋灭亡的时间定在崖山之战的1279年,而明代灭亡的时间却定在1644年北京失陷,崇祯自缢?1279年崖山之战标志着南宋灭亡,南明永历政权的覆灭的1662年为什么不标志着明朝的灭亡?一个潜在的问题是:史家似乎并不认为南明政权是明朝的正朔。但南明既不是割据政权,也不是匪伪政权,也不是伪僭政权。历史的吊诡极大地影响了对相关历史人物的评价,本书的主人公施琅就是一例。
  施琅(1621—1696年),字尊候,号琢公,福建晋江衙口人。生于天启元年(1621年),卒于康熙三十五年(1696年)。早年,是郑芝龙的部将,顺治三年(1646年)随郑芝龙降清。不久又加入郑成功的抗清义旅,成为郑成功的得力助手、郑军的重要将领,积极参预海上起兵反清。后因微嫌与郑成功发生矛盾,施琅因父、弟被郑成功诛杀,再次降清。他先后担任清朝的副将、总兵、水师提督等。从康熙三年(1664年)开始,施琅就建议“当乘其(指台湾郑氏政权)民心未固、军情尚虚”之时,进军澎湖、台湾,使“四海归一”。康熙二十二年(1683年),施琅率领清军渡海东征,一举攻克澎湖,招降台湾郑氏集团。他还针对当时清廷有人提出“宜迁其人,宜弃其地”的主张,上疏吁请清廷在台湾屯兵镇守、设府管理,力主保留台湾、守卫台湾。

留不住时光,那就留住回忆!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时光留影论坛-CNSGLY.NET

GMT+8, 2024-11-24 09:50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© 2001-2023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