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书名:读史有学问
作者:冷成金
分类:完本;历史
内容简介
中国历史上有些问题始终在不停地循环往复,前车之辙,后车之鉴,往往只是停留在纸面上。为什么历代 开国君主严令禁止宦官干政,但只要往后两三代,前朝的禁令就成了一纸废文,历史的闹剧或悲剧会再一 次上演?为什么宫廷内的萧墙之祸,发生的格外频繁和惨烈?难道是身处权位顶端的人天生缺乏骨肉亲情 ?为什么一世英明的君主,鲜有善始善终,到老总不免说一些糊涂话办一些荒唐事?由于位于权力的塔尖 ,甚至于犯下荼毒生灵的罪过?为什么"高鸟尽、良弓藏"会成为历代功臣明哲保身的箴言?历史中的疑问 总是存在于字里方寸之间,其答案也是存在于字里方寸之间,需要我们不被表象迷惑,不囿于成规陋见。
1成功的流氓与失败的英雄(1)
------------
谁说只有得人心者才能得天下?流氓无赖亦能得天下!流氓无赖何以得天下?得人才者得天下!
当然,从根本意义上讲,“得人心者得天下”,但根本原因不是直接原因,不能时时处处都强调根本原因的作用,否则,就会变得迂腐不堪。在一定情况下,远水不解近渴,根本原因只能发挥远期的、隐性的作用,而一些具体的策略,则成了成败的根源。在秦末乱世,更是如此。于烽烟四起、遍地兵燹的时代,从根本上收拢民心,施行“仁政”,实是迂阔不实之举。真正有效的策略,却是收罗人才,使用人才。到了这时,可以说得人才者得天下了。正所谓“千军易得,一将难求”,中国古代的政治家、军事家在网罗人才方面积累了丰富而又成熟的经验。在这方面,最有代表性的恐怕要数战国“四公子”,即齐国的孟尝君、赵国的平原君、魏国的信陵君和楚国的春申君。据记载,这四个人的门客多时达到三千人,只要有一技之长,即可投到“四公子”门下,“四公子”对他们一视同仁,不分贵贱。有时候,“四公子”为了招揽门客,网罗人才,往往有许多矫情过分之举。
例如,赵国的平原君忽然发现自己的门客逐渐减少,就慌忙向门客请教道:“近来我门下怎么来的人少,走的人多呢?难道我有什么怠慢大家的地方吗?”有一个门客回答说:“您的美人得罪了一个瘸腿的门客,大家觉得您爱美人胜过门客,所以我们也正要告辞。”平原君一听,立刻去调查,原来,他的房子临街而建,他的一些姬妾就经常站在窗前临街眺望。有一次,最得宠的一位美人看见一个瘸子挑水而来,姿态不甚雅观,就忍不住一笑,其实并无他意。谁知这人却是平原君的门客,他径直找到平原君说:“听说您喜欢结交天下豪杰,才有这么多人投奔到您的门下,如今您的姬妾嘲笑了我,损害了我的尊严,请您重重地惩罚她。”当时平原君并未在意,过几天也就忘了。庄子说:“窃钩者诛,窃国者为诸侯,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。”但只为有了司马迁,不以成败论英雄,刘邦的流氓本色是再也洗刷不掉了。
那个门客见平原君并未当回事,就制造舆论,说平原君爱女人胜过门客,门客们因此渐渐离去。平原君现在弄明了情况,立刻杀了那名姬妾,他的门客也就慢慢地回来了。平原君如此对待门客,在关键时刻,门客确也发挥了作用。当秦国围困邯郸后,楚国犹豫不决,不肯发兵。一个名叫毛遂的门客自荐随从平原君出使楚国,果然,他脱颖而出,一番慷慨陈词,居然说得楚王变色,同意了发兵救赵,为邯郸解围立了大功。
|
|